第(3/3)页 若是没有商人,其余人吃什么用什么,甚至连皇宫里面的许多稀罕物品,都是商人不惧生死,远渡重洋从外面世界带回来的。 明明商人对社会的贡献很大,但地位却连只知道种地的农户都不如。 说起农户,便不由的开始讨论现在的税法。 天下土地尽归天子所有,农户种地,需要向朝廷上税本就无可厚非,但问题是,税率很高。 即便是风调雨顺,每年的地里产下的粮食交完赋税之后,也勉强只够一家人度过一年,若是干旱洪灾,一年的粮食只怕连赋税都不够,更不要说一家人的吃穿嚼用。 这也是许多难民卖子卖女卖妻子的真相。 苏小弟对收取赋税没有什么感觉,但不看时节不看当地的真实情况只知道收取赋税,那便是不对的。 而且士的崇高地位,苏小弟觉得十分的不公平。 因为,一旦这户人家有个秀才,便能得到朝廷的补贴。 若是能考上其他,补贴更多。 读书人十分艰难,这点苏小弟十分理解,但是人跟人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考取秀才没多久便中了举人,然后是进士,给这种人补贴,很正常,但对那种一辈子都是秀才的人补贴,却是十分的不公平的。 一个人,一辈子就止步于秀才,未来能有什么前途可言,有银钱补贴这些没有未来的人,还不如给那些没钱吃饭的人吃一顿饱饭。 苏小弟就像是清晨初升的太阳,心中充满了干劲,想要考取功名,晋朝为官,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,希望皇上能够采取自己的想法,来改变这些制度。 苏小弟的想法很单纯美好,他想要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 但他不明白的是。 这些制度固然迂腐,固然对一些不公平。 但是,对于那些正在享受着这些制度带来好处的那些人来说,这些制度便是对的,便是好的,便是需要长久保存下下来的。 对他们来说,苏小弟提出的改变或许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,但更多的,却是侵害了他们的利益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