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阎月清目光一扫:“十五年前,深水港计划流产,投资商跑光,多少人卖了地背井离乡?是她,顶着所有人的不解和嘲讽,盘下隔壁倒闭的仓库,租下这片当时无人看好的海域,创立了海星!给了上百个家庭一条活路,一口饭吃!稍微年长一点的员工,还有人记得吗?” 作为最老的员工,老张头浑身一震,猛地抬头,嘴唇哆嗦着,眼眶瞬间红了:“记……记得!阎总,我记得!姜总她……她在那会儿,就是这片‘鬼城’里唯一的灯!” 阎月清的声音带着一种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母亲的敬重,“虽然因为一些原因,姜总后面没什么时间管理海星,但不可否认,她当初的举动,给在座不少人创造了机会,让你们得以守着家园。” 她的话像一把无形的钥匙,打开了记忆的闸门,也撬动了不少人压在心底多年的复杂情绪。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沉重而尴尬的寂静,比刚才单纯的安静更让人喘不过气。 姜玉姜总……这个名字对他们这些老员工而言,早已模糊成一个遥远而略带愧疚的符号,甚至有时,会不自觉地带上一点埋怨——埋怨她当年的离开,留下海星这艘船在风浪中飘摇。 然而,阎总此刻斩钉截铁的话语,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老员工的心上—— 是啊,是姜总在最黑暗的“鬼城”时期,给了他们一个容身之所,一份糊口的生计,让他们能守着这片故土和家业,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背井离乡。 羞愧感如同藤蔓,无声无息地缠绕上心头。 阎总的话没有责备,但那份潜台词却尖锐无比—— 他们守着姜总留下的基业,守了十五年。可结果呢?不是守住了,而是守到濒临破产,工资拖欠,人心惶惶,差点就散了! 姜总当年给的是“一条活路”,而他们呢?这十五年,把这“活路”几乎走成了一条死路! 老张头那句“唯一的灯”犹在耳边,更衬得他们这十五年来的黯淡无光。 如果姜总当年创立公司后,立刻就“跑路”,那公司迅速衰败,或许还能找到“老板不负责任”的理由搪塞。 可事实上,大有老板离开多年、公司却在职业经理人或优秀员工团队的带领下蒸蒸日上的例子。 老张头的女儿不就是在某乐上班么? 老板逃到国外去了,可公司现有的资金流和运营,光靠版权费都能给在职员工一直发工资。 而海星……靠着姜总留下的那笔庞大的原始资金,靠着她当时牵线搭桥了许多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资源…… 为什么发展不起来? 姜总不过是最近几年才没有消息,公司竟然就江河日下了么? 一个念头在众人脑中轰然作响! ——如果什么事全靠老板的一笔笔资金才能维持公司运转,那说明在座诸位全是废物! 十五年了,他们没能把海星发展壮大,没能让它自力更生,反而让它日渐凋敝,甚至走到了破产清算的边缘,最终还需要姜总的女儿出手相救。 这不仅仅是经营不善的问题,这是辜负!辜负了姜总当年的信任和留下的机会,辜负了这片养活他们的土地和海,也辜负了他们自己这十五年的时光! 这份迟来的、沉重的反省,伴随着强烈的羞耻感,压得每个人都抬不起头。 会议室里,只剩下压抑的呼吸声和无处安放的沉默。 新老板的出现,不仅带来了生路,更是一面照妖镜,照出了他们长久以来的无能。 阎月清环视众人,缓缓道: “事实上,姜总并没有忘记大家,前不久,她正式将海星公司交予我接手……” “所以,这不是什么投机,更不是什么收购!而是传承、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!” “我接手它,不是为了等待某个政策东风去攫取暴利!而是为了延续我母亲的信念,让海星真正活下来,活得好!新能源试点对我们原址的影响是事实,但我阎月清接下这个担子时,就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风浪的准备!东溪湾的预案,是我应对风浪的第一步!而不是某些人臆测的、处心积虑的算计!” “这次风波,考验的是什么?”她声音冰冷,字字如锤,清晰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,“是人心!是‘众志成城’四个字!” “困难来了,没等我的解决方案落地,猜忌、内讧、甚至被人煽动在背后捅刀子!” 王大满顿时感到如芒在背,冷汗涔涔而下,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。 “我很失望。公司渡过难关,需要的是风雨同舟的伙伴,不是离心离德、随时可能反噬的‘员工’!”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,尤其在几个眼神闪烁的老员工脸上停留片刻,语气陡然转沉: “地址迁移、新基地启动的同时,也是公司人员重整的契机!所有员工,需重新签订用工合同。续约与否,公司将根据过往表现、专业能力,尤其是此次风波中的态度和行为——进行严格筛选!不合格的,不好意思,永不录用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