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这上面标注的,竟然可以接受百里范围内的远程电力传送?” 林一南觉得这标注的有些梦幻。 “电力输送方式,则类似信号基站建立信号塔那样,建立电力塔,电力塔的无线输电范围在百里左右,通过微电波输送。” “而这机器人,只是远程电力的接收端,只要电力塔不断,机器人就能在摆脱沉重蓄电池提供的动力下,进行永久性劳作!” 林一南有些感慨这机器人的构造方式。 只是…… “这tm的就是个半成品啊!” “没有电力塔,就算我真的能给这机器人造出来,也就是个摆设。” 林一南微微摇头。 同时也通过手机简单搜索了下。 还别说,现代科技竟然有这种东西。 这种跨空充电方式,某个亲民品牌的手机就做到,只需要跨空输电设备连电,屋子中的手机就能无时无刻都在充电中! 系统给的。 只不过范围要更辽阔些,造价毫无疑问也要更高! 其中的原理,其实也并不复杂,只不过利用电波的震荡频率不同,以此才接受罢了。 “系统的跨空充电方式,设计更加合理,能量损失的更小些。” “并且这种充电方式,早在百年前的科学家科斯拉就研究过,试验也成功了。” “跨空充电的距离要更远,只不过损耗更大,成本在那个年代更是高的离谱!” 林一南不由为之咂舌。 他对科技这种东西,又有了新的理解。 毫无疑问,科技是在不断的迭代的。 只不过有些划时代的科技,可能在某个时期,根本无法应用达成。 最大的原因,就是基础科学累积的还不够。 毕竟真正的科技产品,拥有复杂的设计,只有各方各面的科技都累积到一定程度了,才能像堆积木一样的给堆出来。 差了其中某个环节,就没办法应用。 就比如旗国在前段时间放出的消息。 他们在三十年前,生产出最先进的轰炸机,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却无法生产了。 其原因只是因为其中几个零部件,没有人能制造出来。 同理。 林一南这机器人的图纸,也差不多这样。 “有些看起来挺复杂的东西,在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后,竟然挺简单的。” 林一南直接将图纸收了起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