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地少了怎么养女人?-《我种地种成了世界首富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55章  地少了怎么养女人?

    “千亩的土地上限,注定无法大农场化耕作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国内也没有上万亩的农场环境。”

    林一南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国内地少人多,能有千亩,得益于深山老林没有青年劳作力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他跟江南农大的关系。

    否则根本不允许拥有这么多的土地。

    这些天,林一南也与几位教授讨论起未来规划。

    温老搞了一辈子农业,见解相当独到。

    “国家产业就那么几点,农业,工业算是重要的。”

    “工业已经完成了现代化进程。”

    “农业想要现代化,任重道远。“

    “不过你拥有这么多的土地,到时可以尝试走出一条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。”

    林一南摸了摸下巴。

    “现在我除了利用现代机械外,耕作模式上虽然进行了科学管理,但不用化肥农药,反而很传统。”

    温老却摇了摇头,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农业现代化,没那么简单,基本三种模式。”

    “一是大农场模式,坐拥成千上万亩的土地,全部机械化作业。”

    林一南点头。

    “农场主的收入相当可观,哪怕在旗国,都是最富裕的人群。”

    温老则继续道。

    “二是欧洲的小农场+地区封闭,大概几百亩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“以啤酒国为首,机械化作业程度更高,每个农民都是顶级的机械师,可以制造针对各种农作物的收获采摘等大型机械。”

    林一南再次点头。

    “我也有所了解,那边普遍习惯天然绿色的产品,保质期极短,也就造成只能短程运输。“

    “加上地区保护性禁止外来农产品,农民收入自然不低。”

    “但问题是这种区域性的农业垄断,我还做不到。”

    温老则做了个总结。

    “这两处的现代化程度高,是因为农业是有钱人在做,农民是中上层的普遍是中上层的富裕人民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